探路先行 均衡发展 加快构建“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篇章
| 招商动态 |2018-01-11
党的十九大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引领我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党的十九大科学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科学论断很重要,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节奏和脉搏,也决定了我们下步的工作方向和主要任务,接下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它来进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有了指南,就要行动,就要将指南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将充分把握十九大报告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找到瓯海实际发展与中央决策部署的结合点,更好地推动我区各项工作开展。特别是紧紧围绕市委周江勇书记提出的坚定扛起温州作为“探路者”的使命担当这一要求,认真分析思考,以切实行动回答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等事关温州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集全区之智、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科教新区、山水瓯海”,充分发挥高校资源集聚、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学”的优势转化为“创”的优势、“产”的优势、“城”的优势,把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打造学城联动、产城融合、创城一体、景城共生的现代都市新区,努力当好温州构建五大发展生态、建设国际时尚智城的排头兵、示范生。
打造“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的具体目标为:一是建设以“一核两转三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科教融合发展示范城区,一核即以高教新区为核心,两转即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大学城城市转型,三支撑即以科创平台、优质学校、特色小镇为支撑;二是建设以“一线一路十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瓯越文化休闲品质城区,一线即温瑞塘河沿线,一路即瓯海大道及西延,串联起沿河沿路瓯海大道西延三期、仙湖生态度假区、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野生动物园、塘河源公园、泽雅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牛山片区商旅项目、塘河博物馆群、茶山山根旅村融合项目、温州华侨进出口商品基地等10大重点项目;三是建设以“一心一城七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温州都市宜居示范城区,一心即瓯海中心区,一城即高铁新城,七社区即景新社区、梧田北社区、南湖社区、南北村社区、茶山环山社区、中心西社区、高铁新城社区等七大社区。
一、全力实施科教新区战略,打造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城区
我们将充分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做好对科教资源挖掘、利用、开发的文章,努力让科教资源优势成为我们最大的发展优势,打造一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人才集聚的创新城区,一个能够辐射温州乃至浙江、实现科技成果高度转化的创新城区。
(一)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整体改善
通过与7所在瓯高校的合作办学,打造一批高端的附属学校,定向委培引进一批优秀教师,补齐优质教育的短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新增30所公办幼儿园,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的目标。坚持“公办保普惠,民办走高端”的理念,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并通过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模式,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发展质量。加快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突出抓好瓯海中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等龙头学校建设,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名校,全力打响“学在瓯海”品牌。
(二)加快推进大学城城市转型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对高教新区范围内涉及的茶山、三垟、丽岙、南白象等街道内的旧村实施有机更新,三年完成拆迁改造110万平方米,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通过整体环境的提升、具体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创城一体发展,建设集生产、孵化、办公、研发、城市生活为一体的区域创新中心,打造30平方公里的国际大学城。
(三)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大学城的高端人才和科研优势,重点加快“一区一园一院”建设,一区,是高教新区,以茶山高教园区为中心,向周边拓展建设约30平方公里的高教新区,以高教资源优势,打造国际大学城和浙南创新经济集聚区;一园,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化浙南闽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金字品牌效应,扩容提升科技园区孵化器;一院,是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强化产学研协同作用。同时,加快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世界温州人科创园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信息软件技术,打造温州创谷。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聚焦科创、智造、医教、文旅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培育若干支撑性产业平台项目,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为主导、智能制造为基础的高教园区产业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通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四)加快推进创新人才集聚发展
突出人才培育,实施“瓯越英才百人计划”“瓯越英才万人计划”,舍得下本钱,放得开手脚,在茶山山根、沿塘河一带建立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南湖规划建设温州国际人才社区,让各类人才充分集聚,让智慧才华充分施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区。突出创业创新,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完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融资体系,改造建设一批大众创业园区,让“双创”成为瓯越大地最靓丽的风景线。
二、全力实施山水瓯海战略,打造引领城市建设蝶变新生的绿色城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凭借温瑞塘河、戍浦江、三垟湿地、泽雅、仙岩风景区等资源,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加强河网水系的梳理、山体景观的融合,保护好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打造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魅力城区,把瓯海的自然生态、山水资源做成代表温州国际时尚智城的城市景观样板、城市生态标杆、城市文化地标。
(一)做好塘河两岸沿线整治提升文章
坚持“绿化、亮化、彩化”并行推进、“自然、时尚、文化”相融一体,做好40公里塘河沿线的整体开发,贯通河、岸双线,在塘河沿线空间开发中注重留白,加强对沿河建筑形态、样式、色彩、体量及外立面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在沿岸的建筑、绿道、公园中凸显地域文化,大手笔、高档次建设塘河博物馆群和温州历代文化名人群像、文化墙、纪念馆等建筑群,并巧妙植入时尚产业,讲好塘河故事,变“岸上看河”为“河上看景”,把40公里塘河沿线打造成为温州最具魅力的休闲旅游胜地、展示温州千年文化城市的窗口、连接温州过去未来文明的纽带。
(二)做好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文章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创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大力推进泽雅、瞿溪、郭溪、丽岙等镇街的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整合山林、农房、农田、水流等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以旅促农、以农兴旅、农旅一体”,引进一批优质高端的休闲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瓯海大地艺术。比如泽雅镇,依托国家级4A景区和千年纸山文化、琦君文化、梯田资源等先天条件,充分利用泽雅丰富的山体资源和当地农家特色,打造“春季看花(油菜花)、夏季漂流、秋季看稻、冬季看雪”四季泽雅的品牌,建设一批“有故事、有情感、有品质”的精品特色民宿,将其打造成为温州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做好城市社区与山水融合发展文章
以组团式的理念,推动四大组团加快建设,推动七大社区规划落地。在整个规划中,均以瓯海山水为底色,将自然生态融入城市肌理,充分考虑山水文化对品质提升的作用,努力打造“城外山环水绕、城间山水相连、城中见山通水”的独特城市空间。比如,中心区组团,依托会昌河和景山等山水资源,以依山傍水、景山雅舍理念建设景新片大社区;高铁新城组团,谋划了一个仙湖度假区,近期规划核心区5.2平方公里,远期总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努力打造温州的“西湖”;梧田-白象组团,以塘河为主脉,按照水天一色、风情水街理念建设梧田北片大社区,打造温州最高品质的河居社区;三垟-茶山组团,在湿地和大罗山上做文章,同时依托高教新区的科教优势,打造山水智城。同时,加强各城市组团之间的连接沟通,综合考虑城市产业布局、配套功能和建设时序,今后区里每个新建的社区都要做到三个确保,具体来说,就是每个社区要确保3000—50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中心、至少12个班的公办幼儿园、负二层地下停车场等三大功能要求,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城市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持续性,形成统一发展的整体。
(四)做好地域文化挖掘提升文章
加强地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不断厚植文化优势,塑造以千年纸山文化、环大罗山文化、塘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两山一水”地域文化品牌。以泽雅造纸古坊为核心,成立纸山文化、琦君文化的研究基地,建造特色鲜明纸山文化主题博物馆,举办影响广泛“中国纸山文化”活动,助推瓯海造纸业、印刷业“走出去”,建成集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互动体验为一体的文化休闲线路,打造“纸山文化”品牌。加大环大罗山文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挖掘绿文化、宗教文化、诗山文化的文化休闲潜力。在塘河预留15公顷原貌,挖掘和保护塘河沿岸历史文化,实现“水岸同治”向“水岸同建”转变,充分展现塘河历史韵味。着力扩大陈傅良、朱自清、弘一法师、董每戡、琦君等名人效应,将散落在各地的文化碎片串珠成链,形成集体文化记忆。开展郭溪红色旅游文化节、瞿溪“二月初一”传统会市、丽岙风情旅游文化节、茶山百鸟灯艺术节、泽雅周岙花灯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做好文旅结合、体旅结合、农旅结合、商旅结合等文章,培育壮大时尚休闲文化旅游业。
三、全力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引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示范城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以大党建的理念统筹推进组纪宣统协调发展,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合力,全力为瓯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强化政治意识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讲纪律、讲规矩、讲奉献、讲工作,就是要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对于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安排布署,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我们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决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坚决地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追随核心,从严从实开展好即将到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二)打造基层铁军
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基层一线和实干导向,注重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重大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基层一线和重点领域发现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推动基层干部以“掉几斤肉脱几层皮”的决心干事创业,提高执政本领,努力锻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攻坚、甘于奉献的瓯海铁军。
(三)强化基层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的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五议两公开”“三务公开”“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村干部考勤制度,完善值班、坐班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回应村民的呼声和期待,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公信度。
(四)加强党风廉政
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开展作风巡察和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巡察,在全区面上推广“清廉村居”建设,对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亮剑,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持续巩固提升瓯海良好的政治生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瓯海百万干群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瓯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深入推进“科教新区、山水瓯海”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伟大工程,推动瓯海实现更平衡、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瓯海得到全面落实,让瓯海能够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决策科学
— 总第131期 —
“决策科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